内容提要:检察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与检察工作互相影响,互相促进。检察文化建设的内容、重点是什么,检察文化如何与基层检察工作更紧密地衔接,笔者结合检察工作实践进行了有益探讨。
关键词:基层 检察文化 内容 路径
一、对检察文化内涵的认识
检察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涵盖了政治、思想、作风、业务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其核心应该是“忠诚、公正、清廉、文明”。它反映了检察官的价值取向,反映了检察官的道德规范,反映了检察机关“以人为本”的理念,应当是当前加强检察队伍建设、业务建设和机制建设的灵魂,在促进检察工作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检察文化既是法律文化的衍生,同时又与法律文化有着明显的不同。法律文化是人类法律实践活动及其成果的总称;作为一种文化成果,它包括法律思想、法律规范、法律技术、法律设施等方面;简而言之,法律文化是支配法律实践活动的价值基础和该价值基础社会化得过程或方式[1]。而检察文化是以检察官为主体的检察机关群体在长期的法律监督工作实践和内部管理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具有检察机关特点、并得到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关联的物质载体的总和。检察文化能够对检察人员群体和个体的价值行为起导向作用,使之符合检察机关的宗旨和职能;检察文化对检察人员个体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具有规范作用,这种规范源于检察机关内部弥漫的文化氛围、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等无形的精神力量。检察文化成为全体检察人员的共同行为准则后,他就会成为增强团队凝聚力、鼓舞士气的黏合剂,从人们的认识、期望、信念等各个方面进行整合沟通,去追求共同的目标和价值;检察文化把尊重人作为中心内容,崇尚以人为本,进而会在检察人员内心产生一种高昂情绪和奋发进取精神。总而言之,它是法律文化与检察工作结合后,对检察工作、检察人员法律思想、价值观念、行为模式产生的教育、引导、示范、激励,是法律思想、管理模式的统一体,包含着更加宽泛的内容。
二、我院近年来开展检察文化建设的生动实践
检察文化属于精神范畴,检察工作则属于物质的、实践的范畴。检察文化建设既受制于检察实际工作的制约,同时,检察文化又对检察工作产生巨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检察文化的内涵丰富,如何将它的精髓融入到基层检察工作实际,融入到检察人员内心;如何将检察文化的内容转化为动力,转化为效果,转化为形象?我们提出以创建“学习型、管理型、责任型”检察院为内容,注重用文化的理念、文化的载体、文化的手段来教育、引导、影响检察人员,将检察文化转化为检察人员的自觉行动。
(一)、创学习型检察院,提升干警综合素能,增强干警参与检察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通过各种形式、载体、平台教育和培训干警,提高干警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让终身学习的理念深入人心。在加强学习上,我院采取了七种学习形式,以扩大干警的视野,提高学习效果。一是会议学。坚持每周一早读会制度,每月工作例会制度,学习近期上级精神、法规政策,时刻把握工作方向和重点。二是分类培。根据上级检察机关的要求,有组织地对干警进行分类培训,提高干警专业素能。三是岗位练。以市院正在开展的“三大”活动为重点,结合岗位特点,积极开展侦查与反侦查对抗、诉辩对抗、侦诉换位对抗、领导跟庭考察等岗位练兵活动。四是深入研。成立调研信息兴趣小组、女子办案组、侦诉互助组,针对工作疑难、法律适用等问题开展探索与思考。五是竞赛比。经常开展各种主题演讲、知识竞赛及专业技能竞赛活动,提高干警知识技能。六是讲台练。举行检察礼仪讲座、计算机应用、健康保健知识讲座;开展每月干警上讲台授课活动,集中讲授本部门、本岗位工作的工作规范,达到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七是载体宣。在积极向新闻媒体上刊发介绍检察工作新成效、新亮点的经验、做法,展示检察队伍新形象的同时,在本院内部创办《检察综艺》、《每月一星》等刊物和栏目,为干警提供互相交流和互相学习的平台。
(二)、创管理型检察院,用机制制度管人管事,增强检察文化建设的长效性
检察文化是无形的、软性的,检察文化要发挥其标杆、引导作用,必须与检察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硬的手腕将软的文化抓实,抓出成效。为此,我院主要在科学管理上下功夫,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实现管理由自发型向规范型、松散型向凝聚型转变。一是健全完善规章制度。细化办案各部门、各环节工作制度,明确职业责任和纪律责任,我院将工作中形成的70余项规章制度汇编成册,印发给全院干警每人一册。二是开展廉政文化建设。通过开展廉政教育讲座,播出反腐倡廉电教片,举行廉洁从检演讲会,撰写“读文思廉”心得体会,建立反腐倡廉教育基地,制作廉政板报橱窗和电子屏幕等方式,将廉政意识入脑、入心、入髓。三是开展纪律条规教育。通过学习上级违纪、督察和事故通报,进行警示、预警教育,让干警知道哪里是雷区、哪里是高压线,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让干警时刻保持高度警惕,防患于未然。四是加大检务督查力度。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各项规定,积极推行说情报告、述职述廉、工作问责制度,保证干警廉洁高效执法和转变执法作风。五是建立良好的工作秩序。教育干警树立文明意识、卫生意识、“细节”意识,培养干警良好的工作和行为习惯,从小处着手,从细微处改进,进而在全院培育出浓厚的文化氛围。
(三)、创责任型检察院,大力培育“罗检”精神,提高检察文化建设的针对性
近年来,我院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逢先必争、勇创一流”的新“罗检”精神,坚持把工作上台阶作为检察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把队伍树形象作为检察文化的核中之核,突出抓好队伍建设,以队伍建设促进业务工作的跨越式发展。
在队伍建设方面,我们一是从思想上教育人。积极开展“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主题实践活动,通过组织干警赴新县缅怀革命先烈、重温检察官誓词、举行主题实践演讲等活动,引导干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二是从目标上激励人。出台竞争激励措施,细化量化目标内容,加大争先创优力度。形成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头上有目标,你追我赶奋力超的良好竞争局面。三是从政治上关心人。通过采取创造条件为优秀年轻干部提供成长机遇、积极解决干警干警的职级待遇、大胆推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及时实行干部优化组合等措施,既时刻关心干警的成长进步,又让干警时刻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四是从生活上帮助人。院党组想干警之所想,急干警之所急,积极为干警办实事、办好事。如组织健康体检、救助困难干警、解决干警工作误餐等;实行“三送四访”制度,让干警无时无刻不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更明白身上肩负的责任。
为确保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我院一抓纪律作风监督。从上下班考勤抓起,党组成员轮流带班,纪检监察抽查监控,每周在机关大屏幕上通报;从节日纪律抓起,每逢节假日,所有警用车辆封存,确保节日廉洁、安全;从检务督察抓起,坚持定期检查、不定期暗访相结合,实现无缝隙督察。二抓作风纪律责任追究。将作风纪律建设纳入年度目标管理,严格实行“一岗双责制”。三抓社会各界监督。每年邀请人大、政协委员来院视察,检查、指导工作,对执法执纪、办案情况进行监督。积极开展“五好家庭”评选活动,充分发挥干警家属在反腐倡廉中的“守门员”、“廉内助”作用,营造干警及家属勤勉自律的良好氛围。通过创建“学习型、管理型、责任型”检察院,把检察文化落实、体现在执法办案的各个环节,有力地增强了班子的凝聚力、队伍的战斗力、机制的生命力和执法的公信力,促进了各项检察工作的开展。
三、基层检察院推进检察文化建设的路径思考
充分认识检察文化在推动检察事业发展中的“驱动器”作用,紧扣检察工作主题,坚持把检察文化建设与队伍建设、业务建设、人才建设和机关形象建设相结合,积极探索新思路和新方法,注意体现检察文化建设的时代性、创新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具体而言,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强“管理文化”建设,增强干警的进取心。要坚持以制度管人、管事、管物、管案件,规范办案工作流程,修订完善各项制度,同时把能够量化管理的项目都编制量化标准,便于操作又相对公平,使规范化建设达到一个全新水平。强化目标管理和考核,加大执行力建设。
二是加强“细节文化”建设,增强干警的责任心。“细节”决定成败,让检察人员充分认识到细微末节影响大局,自己的行为不仅是个人的行为,更代表着一种职业责任,从而增强检察官的集体责任感。要倡导待人接物文明礼貌,执法办案一丝不苟,释法说理通俗严谨。通过“细节文化”建设,渗透出检察工作的亲民、为民情结。
三是加强“团队文化”建设,增强干警的凝聚力。倡导团队精神,树立“院荣我荣、院衰我耻”的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使每个干警牢记使命,明确职责,把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与检察机关荣誉联系起来,发挥出1+1>2的增值效应。
四是加强“学习文化”建设,增强干警的创造力。要营造学习氛围,建立学习风气,引导干警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生存与发展需要理念。要使自觉学习成为每个干警的自我需要,内在动力,化要我学为我要学。建学习型检察院,做智慧型检察官。
五是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增强干警的廉政从检意识。从严治检,廉洁自律,打牢忠诚、公正、清廉、文明的职业道德之基。使干警在执法中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如临深渊的警惕,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视公平正义为天职,作廉政从检的模范。
六是加强“创新文化”建设,挖掘干警思想潜能。国家、民族离不开创新,机关、单位也离不开创新。通过文化上的创新,为干警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精神动力。目前,有些地方提出的快乐检察、幸福检察等等即是有益尝试,值得学习借鉴。
参考文献:
1、[1] 见《法律文化理论》一书,封二<本书提要>,刘作翔商务印书馆 1999年版,北京
地址:河南省信阳市 罗山县检察院
邮编:10040 电话:010-68630317
技术支持:正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