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法理探研
法理探研
创新检察管理机制 推进基层检察院科学发展
时间:2010-07-02  作者:周培中  新闻来源:河南罗山 【字号: | |
 

曾经取得过骄人成绩的罗山县检察院,在进入新世纪后却业绩平平。2008年,新到任的检察长曹建华针对院里的实际情况,率领全体干警大胆改革,积极进取,强化管理,以管理要绩效,提出了“三步走战略”,即“一年打基础,二年争先进,三年创品牌”,确立了“争先创优”目标,在全院干警的共同努力下,各项检察工作均取得了新进展,有12项业务工作位居全市先进行列,2009年跨入全市检察机关先进单位行列,再次荣获全市“先进检察院”称号。

   一、围绕业务建设,注重机制创新,实现办案监督新突破

1认真落实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对轻刑案件做到能调则调,不能调解的征求被害人意见,尽量采取不捕强制措施。对少数被害人反映强烈、流窜作案的轻刑案件才动用逮捕强制措施。通过捕前、捕中组织双方当事人调解、和解,共化解家庭矛盾8起,化解邻里纠纷15在办理张某故意伤害案件时,办案检察官发现张某与妻子离异、父亲病重卧床不起、年幼的儿子无人抚养等情况后,积极与所在乡政府、居委会、其儿子所在学校联系,通过多种方式为张某解决生活、学习困难,最后依法对其作出处理,消除了社会不安定因素。

   2、推行“双向承诺制”,维护上访人的合法权益和上访秩序。该院在全县首推“双向承诺制”,即检察机关向来访人员承诺办案质量和办案期限,来访人员向检察机关承诺遵守信访条例规定,在办案期间不越级上访,积极配合检察机关工作。2009年,该院适用“双向承诺制”成功处理了闫某、杨某等5起申诉案,有效地维护了上访人的合法权益和上访秩序。

3实行轻刑案件非羁押快速诉讼办理机制为了切实提高轻刑案件办案效率,该院建立健全了轻刑案件快速办理制度,实行案件繁简分流,简化轻刑案件的办理流程。对事实认定与公安机关一致的只作简要说明,将审查重点放在认定事实的理由和处理意见上。如在办理张某等3名高中学生涉嫌抢劫一案中,办案部门全面掌握案情,调查了解三名学生的在校表现,鉴于3人系初犯、偶犯,认罪态度好,又临近高考,本着教育挽救在校学生,及时建议公安机关变更了强制措施。高考结束后,在得知上述三人考试成绩均进入高校录取分数线的情况后,该院又依法对三人作出不起诉决定,从而挽救了三名未成年人。

   4、推行监外执行罪犯刑罚执行流程卡制度针对监外执行罪犯脱管漏管现象,该院创新了监督机制,推出监外执行罪犯刑罚执行流程卡制度,登记监外执行罪犯刑罚执行流程卡276份,把对监外执行罪犯刑罚执行从交付、接收执行、监管考察到变更执行等工作程序纳入一体,明确公、检、法、司各机关的职责。该制度实行以来,没有发生一起脱管漏管现象。

   二、围绕队伍建设,注重以人为本,实现人员素质新提升

 1选准有利时机,扎实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09年初,该院积极争取县委的支持,新提拔了2名班子成员,解决了3名中层干部的职级待遇,增设1名检委会专职委员,反渎职侵权局升格为实职副科级单位。在此基础上,成功地进行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对留任的7名中层正职进行交流轮岗,对17个中层正副职领导职位进行竞争上岗,对36名普通干警进行双向选择。人事制度改革后,院中层干部平均年龄38岁,比改革前降低了5岁,有5名女青年干警走上了中层领导岗位,交流轮岗面达75%。通过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整合了人力资源,理顺了工作关系,改善了知识结构,达到了人尽其才,才尽其能的目的。我院开展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经验,多次受到市、县领导的充分肯定并作大会发言。

2、创新学习培养机制。创建“每周讲坛”学习机制,从院领导到干警轮流走上讲台,就法律知识、思想政治、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电脑操作等主题进行授课。该学习机制运行一年多来,效果十分突出,已成为全院干警进行相互学习、交流,共同讨论问题的重要平台,现已形成制度化。同时积极为参加司法考试和在职读研究生的干警提供种种便利条件和优惠政策,近年来,该院有19名干警顺利通过了司法考试,有3名干警正在攻读武汉大学法律专业研究生。

   3、精确构筑精神文化。一是 “务实、创新、廉洁、高效”的罗检院训。2008年以来组织人员编撰了反映该院队伍业务建设情况的《检察综艺》期刊9期,大大增强了干警的集体认同感,扩大了检察机关在社会的影响力。二是陆续建立起图书资料室、电子阅览室、健身房、宣传长廊等学习、锻炼、宣传教育活动的配套设施,积极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三是大力弘扬时代精神,提出凝聚“二心二力”(进取心、责任心、凝聚力、创新力)等文化理念,在院电子屏幕上每周一句格言警句,以此强化理想信念,培养干警秉公执法、廉洁从检、勤政为民、无私奉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检察人员服务意识,端正执法理念和执法作风。四是成立“兴趣小组”。为了给干警营造一种健康、愉快的工作氛围,发动干警成立了体育、读书写作等6个兴趣小组,让干警在工作之余参加一些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增强干警体质和文化素养。《检察日报》、《信阳日报》等媒体对我院检察文化建设进行了宣传。

   三、围绕基础建设,注重检务保障,实现科技强检新跨越

1、后勤保障日益加强。一是努力争取办公办案经费。09年以来,在争取检察经费人均保障标准1.6万元的基础上,通过开展服务大局、查办案件、维护稳定、加强监督等卓有成效的工作,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及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帮助,办公经费同比增加10%二是积极协调落实“两房”建设扩建项目资金。在妥善解决“两房”建设欠款的基础上,积极协调办案和技术用房建设项目立项, 150万元的技侦综合楼改扩建项目已顺利层报到国家发改委。

2、办公办案条件有了新改善。为了解决用房紧张的问题,该院对办公、办案区进行了必要的改建和修缮,新增了律师接见室、综合会议室、小会议室、图书室、电子阅览室等,并完善了办公楼内部设施。特别是完善了办案区域的功能,增添了指挥中心监控室、警务室、讯问室、询问室和健康检查室,保证了每间办案场所都能全程录音录像。投入80余万元,购置警车、电脑、复印机、打印机、空调。四是积极改善干警工作、生活环境。落实从优待检方针,逐步为干警解决了中午误餐补助、上下班交通补助问题,为值班人员安装了热水器,搭建了车棚,美化了机关环境。两年来,该院办公办案条件和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为干警勤奋、愉快地工作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3、科技强检实现跨越。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该院信息化建设已走在全市基层检察院的前列。院党组将信息化建设与基层检察院建设结合起来,制定了《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全面推动该院信息化建设工作。压缩非业务性开支,直接投入信息化建设资金60余万元,更新了检察专线网服务器、开通了检察专线网“安宁”电子邮件系统、购买了“赛门铁克”网络版杀毒软件,信息化应用水平进一步提高目前已实现办公办案全部实现网上流转,建立了自动化举报受理系统、审讯监控系统、多媒体示证系统、办案安全系统、远程视频会议系统、指挥中心的监控指挥系统等,初步实现了内部资源共享、办公办案自动化、信息化,向科技型基层检察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