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检察文化
检察文化
也谈读书“三境界”
时间:2012-06-19  作者:吉林检察  新闻来源:河南罗山 【字号: | |
  读书是人类独有的承继方式,人类因读书而进步。
  中华民族自古崇尚读书,“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书香门第,诗书传家,成为深受推崇的希贤希圣之路。
  从读书的目的性看,就有明显不同的三种态度。
  功利主义的读书观。就是为了个人的功名而读书。追求的是金榜题名,光宗耀祖。中国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皓首穷经。最典型的当属曾国藩。他勤奋好学,饱读诗书,在考取秀才之后,连考两次会试不第,但他屡败屡战,终于在28岁那年,考中了同进士。后来他以文官带兵,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因功晋升,位极人臣。成为古代知识分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楷模。《曾文正公文集》至今仍热销不衰。从现代人的角度说,这种读书态度就是为就业而读书。为使自己成为对社会的有用之才,从而谋得一份好工作,这是大众的读书观。合情合理,无可厚非。在宋代,皇帝就亲自撰文,鼓励为科举成名而读书。“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虽然粗俗一点,但这是大众口味的激励方法。比之于不学无术强多了。
  为求知而读书。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世界的本质是什么?这些问题一直都是我们穷追不舍又很难回答的问题。孔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朝闻道,夕死可矣”。在此理念支撑下,他修《诗》、《书》、《礼》、《乐》、,序《周易》,著《春秋》,学而不厌,韦编三绝;传道授业,弟子三千。被后人推崇为儒学创始人。居“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这种读书人,是高层次的,令人钦敬。
  为实现伟大理想而读书。此乃读书的最高境界。我们党的几代领导人都堪称读书学习的楷模。毛泽东曾说:“我一生的爱好是读书”。从少年时代起,就善于挤时间读书学习;革命战争年代,戎马倥偬,仍争分夺秒地研读马列著作。我们在中南海他的卧室里看到,床的一半地方是放书的。他以书为伴,以书为友,须臾离不开书籍。伟大人物的独特之处,可见一斑。周恩来早在少年时代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志向。这种读书学习,为少数圣贤和伟人所独有,高山仰止。
  上述三种读书态度,孰优孰劣,毋庸赘言。但不管哪种读书态度,都应加以肯定。只要读书学习,必有收获,于己于人都有益无害。所谓开卷有益。问题是我们作为人民检察官,如果仅仅满足于读了大学,拿到了文凭,有了职业,就不在努力读书,那就大错特错了。学习圣人伟人的榜样,为追求知识和真理而读书,才是人生的高标!
  学习的重要性怎么讲都不为过。在内心大家也认这个理。可在实际行动上,开始下决心读书学习的人多,而学有收获的人就寥寥无几。正所谓“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王国维的读书三境界说,有深刻的启示作用。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
  王国维借用晏殊、柳永和辛弃疾的三首词中的警句,乃神来之笔。非读书而又有大成就者不能达此高度。
  我理解第一境界是说,读书要耐得住寂寞,还要有独上高楼的眼光和心绪 。一个过于追求世俗生活利益的人 ,很难具备这样的境界。第二境界是说,读书要吃得了辛苦,舍得付出,无怨无悔。而且没有人给你施压,完全是自觉自愿的行为。这个过程是十分漫长的,没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毅力,实难坚持。第三境界是说,读书做学问非常不易,为解决一个难题,为得到一个新的认识,往往费劲移山心力,百般探索,就是找不到方程解。这时更需耐力和坚持,而有时,在你茫然和困惑的焦急中,暮然回首,那个你追求的目标,已经功到自然成。正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这是读书做学问的经验之谈,十分精彩,十分深刻。检讨起来,我们在第一个层面上就有很多人落伍了。在一个萧杀冷落的环境下,独上高楼,独具慧眼,独立思考,走自己独特道路的人就不多了。第二个层面,读书学习正如登山,坚持就是胜利,可实际的情况则像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指出的“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能不辞劳苦,焚膏继晷,悬梁刺骨者,几希矣!很多人半途而废就是这样的情况。第三层面,是做学问者共同感受。“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则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篇》的箴言,恰是一个很好的注脚。
  读书看起来是一个人的兴趣问题,其实是一个人的价值观念问题。高尔基曾批评俄罗斯人都抱怨自己的财富少,没有人抱怨自己的知识少。一个只为自己的眼前利益而蝇营狗苟的人,谈读书就显得太奢侈;反过来,一个学习不辍,孜孜以求的人,其内心的境界,必然是很澄明的。所以有人说:“自强的人热爱读书,自满的人放弃读书,自大的人藐视读书”是很有见地的。大理学家朱熹满腹经纶,在谈到读书的感受时,曾有“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总结性评语。并把其中的奥秘也披露无遗:“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也是对读书学习三大境界的真切体会。
  我们今天来谈王国维的三大境界说,就是借鉴大学问家的成功之道。在全省检察机关开展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的大背景下,值得大家深思的。读书是关系价值观的,我们如何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