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检察文化
检察文化
“牢骚”别如洪水
时间:2016-10-18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有人说:“怨言是上天赐给人类最大的礼物,也是人类祷告中最真诚的部分。”这里的怨言,说白了也就是牢骚。人这一辈子不可能没有牢骚,因为不可能事事如意,遇到不顺心的事难免心生烦闷,烦闷了就想倾诉,说出来感觉轻松点,这就是发牢骚。

  发牢骚首先要看对象。看对方愿不愿当受气筒,有没有雅量接受你的牢骚。女儿就爱向我发牢骚,说我这个当爸爸的太不尽责了,将她送到外地上学就不管了;一给她打电话就唠唠叨叨,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听得耳朵起茧子了……女儿牢骚归牢骚,搁下电话又匆匆地去上课了,我知道她只是想宣泄一下情绪。

  历史上有个人叫冯谖,发牢骚也很注意对象。冯谖寄食于孟尝君门下,不受重视。于是,他就靠在柱子上弹铗抗议,一曰:“长铗归来兮,食无鱼!”二曰:“长铗归来兮,出无车!”三曰:“长铗归来兮,无以为家!”孟尝君一一满足了他的要求。于是,冯谖竭诚为孟尝君效力,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卓越的胆识。

  冯谖弹铗作歌,在今天看来大有“伸手要待遇”之嫌。其实,要想发挥人才的积极作用,落实他们的生活待遇和工作条件很重要。孟尝君能做到从善如流,没有“研究研究再说”,也没有因冯谖闹情绪发牢骚,将其扫地出门,可谓聪明之举。

  发牢骚应注意方法艺术。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我们读《诗经》、读《史记》、读晚清的谴责小说,都可以在里面找到满满的牢骚话。北宋有个叫苏麟的人,就通过诗歌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意愿,可谓发牢骚的典范。

  范仲淹在杭州当一把手时,某次提拔干部,大多数人都得到他的推荐提拔,唯独一个叫苏麟的人没被提拔,不是这人能力不行,只因为当时苏麟被范仲淹外派,很少在范仲淹眼前晃。提拔干部时,就把他给忘了。

  苏麟心里不是滋味。直接找领导反映吧,给人一种争官要官的感觉。不说吧,心理又不平衡。于是,他就写了一首诗献给范仲淹,很虚心地请范大人指正,其中有两句:“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范仲淹一看此诗,立刻明白了苏麟的意思,“即荐之”——将苏麟也提拔上来。

  发牢骚还应有度。心有块垒时,适当发发牢骚,是可以理解的。问题是,切忌“太盛”了。古人说,牢骚太甚,必多抑塞。有的人发牢骚如“泄洪”,没完没了。有的人见不得别人好,只要有人超过自己就愤愤不平……这些“怨妇”情绪,一方面让自己不高兴,另一方面也影响了他人的情绪,这实在不是一种好的选择。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